嘉濱漁村的業者學習應用數位科技,進行網路行銷,拓展網購市場,未來還要搭配體驗活動,帶動偏鄉產業升級
改變傳統,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!在嘉義義竹,當地有位年輕蝦農黃家煌。
為了推動無毒友善養殖白蝦,他堅持不使用除草劑、降低養殖密度,更導入智慧感測器監控水質,甚至還在飼料裡加入咖啡酵素,提升蝦子的抵抗力。
但在這之前,難免面臨隔代間的養殖革命,與阿公新舊之間觀念的衝擊,黃家煌後來如何讓阿公放下堅持,如今,白蝦育成率比以往高出三成,每台斤售價更多出兩倍,攜手養出祖孫倆都驕傲的健康白蝦。
生命中有很多安排很巧妙,有的時候看起來很糟糕的事,它不盡然那麼壞…這是黃佳煌的體悟,他是踏實的返鄉青年,友善養殖出高品質的白蝦,用心守住了阿公的白蝦池,還讓它們成為智慧養殖的示範區,但黃佳煌當初會回到老家嘉義義竹並非自願,而是一場意外…
黃佳煌本來在高雄從事快遞業,積極認真的態度深受主管賞識,沒想到竟在一次趕著送貨的途中發生重大車禍,嚴重內傷住進加護病房,他是這樣後來才回到嘉義療傷的,那段期間也順便陪伴照顧罹癌的阿嬤,半年過後,傷好了,阿嬤也離開了…這對黃佳煌來說是一大打擊,他從小和阿公阿嬤感情深厚,寒暑假都在鄉下陪著兩老度過,他不捨喪偶的阿公孤單,也不放心高齡的他還是天天巡池子養蝦,所以幾經思考後,他決定留下,沒想到竟因此翻轉了人生…
義竹的祖孫蝦拍檔
「中秋節是蝦子量最多的時候,冬天的話,就少一點。」 一邊在寒風之中把蜈蚣網(蝦網)從魚塭拉出來,佳煌一邊說。當天他的蝦網裡除了活蹦亂跳的蝦子,還有一隻虱目魚。 用養魚共存來營造自然生態環境幫助蝦子的成長,是佳煌的無毒蝦養殖技巧之一。才二十八歲的他,回到嘉義短短幾年。接手阿公的養蝦魚塭,開始一段苦戰。
真要說為什麼要改成無毒蝦子,其實他最開始的想法,除了想要賣個好價錢,也是愛護自己的土地,追尋這個時代漸漸遺失的樂活淨土,更希望大家有安心健康的蝦子吃。但是要更改養殖方法,與砲兵退役後養殖經驗50餘年的阿公立刻意見相左。習慣養蝦要投藥的阿公,對於佳煌的無毒蝦嗤之以鼻,個性很硬派,不愛說話的阿公,遇上雖然溫和,卻其實也很有自己想法的佳煌,兩人交火許久,嚴重的時候,住在一起不講話,空氣裡面都霹哩啪拉的火花四濺。 等到阿公妥協,佳煌真的開始無毒養殖後,才知道有多麻煩。 《閱讀更多》
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優化您的瀏覽體驗。隱私權條款
點擊「同意」或繼續瀏覽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。